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8日讯 3月8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全面提升八大品质——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滨州职业学院、鲁北技师学院、滨州市技师学院联合场。邀请滨州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荩一,鲁北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刘长海,滨州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丁爱军,介绍滨州职业学院、鲁北技师学院、滨州市技师学院2023年提升科创品质工作成效和2024年工作计划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荩一介绍,2023年,滨州职业学院以党建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出系列务实举措,超额完成任务目标。连续两年荣登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四大榜单”,全国仅12所,山东省唯一一所。以山东省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贡献、产教融合“三大卓越榜单”,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办学条件,提升育人品质。基础设施是办学的基本前提。启动20年来最大规模的硬件建设,南校区全面开工,产教融合项目加速推进,雨污分流、公寓改造等一批提档升级工程竣工。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375万元。土地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取得重大进展。
搭建高端平台,集聚优质资源。平台是集聚人才、项目、资金的重要载体。牵头成立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11个、联合体3个,全国首家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学院、全省首家“双拥学院”、全省首个“两大学、一中心”落地学院。建成省级以上科创平台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现场工程师学院2个、海外分校和实践基地4个。
抓实“引育用留”,打造人才高地。服务好人才、发挥好人才作用,是滨职跨越发展的成功密码。引进硕士76人、博士21人,在职攻读博士53人,举办“达标课堂”,提升团队和教师教学能力。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全省第一。入选教育部重点项目6个,省级以上教学能力比赛获奖7项,获批国家规划教材6种,均列全省第二。
践行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初心使命。深入落实校园安全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持续强化法治教育,坚决守牢食品、消防等安全底线。全国技能大赛获奖10项,就业率96.7%,升本率58.99%。2686人留滨就业,810人参军入伍。
深化城校互动,赋能区域发展。服务品质滨州建设是滨州职业学院始终坚守的价值追求。与中国农科院共建博士工作站,与国家农科园合作开发耐盐碱林草资源,多方共建“心安城市”研究中心。省社科、省人文课题立项数,分列全省第一、第三位。全年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均实现大幅增长,稳居全省前三。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滨州职业学院将按照教育部教育厅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1+1188”发展格局,团结一心,创新突破,各项工作在全省86所高职院校中“保三争一”,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为品质滨州建设作出新贡献。
在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上大干实干。把握建校70年来重大历史机遇,坚定不移打好品质提升攻坚战。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筑面积和仪器设备实现大幅增长,产教融合基地和教学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办学条件继续提档升级。
在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上大干实干。主动服务融入“双型”城市建设,全力以赴打好改革创新攻坚战。发挥产业大市、职教名城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新路径。坚持企业出题、校企共答、产业阅卷,围绕产业链布局专业群,深化“课堂革命”,做实“双元育人”,加快培养现场工程师,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双创”大赛获奖不少于40项。推动校企合作提质增效,落实省“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建成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新增紧密型合作龙头企业10家以上,牵头成立共同体、联合体3个,共育高水平课题、团队和成果,打造区域人才策源地和创新增长极。服务大开放决策部署,积极做好职业教育出海工作,为中国企业特别是滨州企业在海外项目培训本土化高技能人才。深化绩效等内部治理机制改革,更好发挥内生动力,让学校运转更加规范高效。
在服务品质滨州上大干实干。充分发挥硕博士人才荟萃的优势,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省级以上科创平台7个,多方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车间”,全力攻坚“卡脖子”问题,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为锻造新质生产力注入创新动能。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培训数字技术工程师,为企业职工提供技能培训,为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培训。探索实践“四转型、五并举”的科研服务新模式,服务百家区域龙头企业,全部覆盖滨州市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滨州市“5+5”产业集群。深入探索产校城良性互动、美美与共的新路子,为品质滨州大发展贡献滨职力量。
闪电新闻记者 陈帅 滨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