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网 |山东省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无障碍 | 关怀版 登录注销 | 注册

首页 政策法规 资讯中心 四链融合 数据中心 政务服务 平台|服务 专题栏目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理论与实践

「理论思考」健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时间: 2024-06-20 15:04
大 中 小

提要:产教融合关键在于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关键在双方共赢。只有找准双方的共赢点,才能做到两头热、真融合。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的发展机制。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统筹教育和产业协调发展的目标,为产教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产教融合关键在于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关键在双方共赢。只有找准双方的共赢点,才能做到两头热、真融合。如何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
完善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制度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模式越来越普遍。这种模式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双方的利益分配制度,它是确定学校和企业参与度的关键因素。公正、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不仅可以激励双方积极参与,还有助于稳定校企合作关系,推动教育和经济的融合发展。平衡各方利益,既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源泉,也是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制度既要考虑到合作双方的资源投入和风险承担,也要考虑到双方的利润分配。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性实施细则,确定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规则和比例,明确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框架,建立利益分配动态化调整机制,尽可能地为职业教育发展松绑解带,从根本上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临的各种障碍。另一方面,要推动企业合法利益补偿制度落实兑现,尤其是对于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要根据相关补偿激励的支持政策,各级地方政府要落实好金融、财政、土地、税收等方面的奖励及各项优惠,不折不扣地执行承诺对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此外,还应建立公正透明的利益分配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校企合作的效果,切实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探索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个强大、健康、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已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仅仅依赖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模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不断满足新时代高质量的人才需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探索项目制合作的方式,校企双方共同开设项目课程,将学生组织成小组,真正参与项目的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真实情景的实践中掌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可以建立联合导师制度,通过引入企业导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进而提供实际问题的引导和解答,着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在线平台、定期会议等形式,促进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互动。一方面,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的最新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符合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及时了解到高校的教学进展和学生的表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
健全校企合作育人的培养机制
校企合作育人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实践方式,其目的在于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培养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一个健全的培养机制不仅能够保证校企合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校企合作育人的培养机制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涉及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学生社会实践等诸多环节。首先,需要校企联合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结合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企业生产的实际过程,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定位,特别是要从企业的生产过程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规格,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技能要求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结合企业生产过程的新技术、新理念和发展趋势等,及时修订培养方案。其次,要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通过建立产业专业委员会、行业导师团队等机制,不定期进行课程评估和更新,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应该由企业导师技术能手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再次,应尝试校企合作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和联合实验室,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贴切实践的工作情景,积极拓展更多实践机会。此外,还需要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将学生在企业实习、项目合作等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学习成果纳入学分体系。
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办学方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更加注重职业教育发展,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传统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的育人作用,创新办学方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也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创新办学方式也是对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深度反思和探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该积极探索“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实现学校办到园区去、车间搬到校园来、专业围着产业办、学生就近找工作和厂校合一、人员同训、设备共享的深度合作模式。同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创建产学研一体的学院或研究中心,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还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或者合作创新基地,提供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支持。此外,对于一些具有国际交流基础的学校和地区,应积极拓展国际化校企合作渠道,推动与国际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交流,通过国际交流项目、联合培养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更多国际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
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监督机制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质量,更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个人成长。然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确保校企合作育人质量的重要抓手。只有做好监督,才能确保校企合作的质量,才能保障职业教育质量和公平性,真正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推动校企合作育人监督机制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一方面,要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评估机制,从合作项目的质量、成果、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研究制定科学、全面、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标准,不定期对校企合作育人项目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校企合作的效果和质量可量化、可衡量。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入企实习实训的监督,不定期检查抽查学生的入企实习实训情况,关注和倾听学生入企实习实训的信息反馈,着力强化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管理服务,切实保障学生入企实习实训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应建立投诉举报渠道和处理机制,鼓励学生、教师和企业等相关方主动举报合作项目中的问题和违规行为,制定明确的处理机制,特别是要对投诉和举报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确保校企合作育人的合规和诚信。
校企合作育人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方向,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通过多方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才能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校企合作模式和道路,加快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安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来源 / 2023年《当代贵州》第30期
编辑 林杨莉
二审 孙琳佳
三审 梁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国家部委网站
山东省政府网站
山东省部门网站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山东省公安厅 山东省民政厅 山东省司法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山东省水利厅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商务厅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山东省应急管理厅 山东省审计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 山东省体育局 山东省统计局 山东省医疗保障局 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山东省国防动员办公室 山东省大数据局 山东省信访局 山东省能源局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山东省监狱管理局 山东省海洋局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院校与组织网址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 山东省内高校 山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 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山东省电子学会 山东省信息产业协会 山东省职工与职业教育协会 山东省电子商务协会 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协会 山东省就业促进会 山东省校企合作促进会 山东省产教融合综合服务平台 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山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山东省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网站标识码 zl20240011

ICP备案号:鲁ICP备18023128号 鲁公网安备37010502002049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 邮政编码:250000 电话:13969119100

官方微信

首页 > 经信动态
13608723
「理论思考」健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22748
经信动态
20
运行局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