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网 |山东省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无障碍 | 关怀版 登录注销 | 注册

首页 政策法规 资讯中心 四链融合 数据中心 政务服务 平台|服务 专题栏目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文件 > 部门政策

山东省教育厅 中共山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海外“班·墨学院”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
时间: 2024-06-19 15:04
大 中 小

鲁教职字〔2023〕8号

各市教育(教体)局、外办,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23〕6号)及《山东省教育厅等10 部门关于支持新时代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鲁教外字〔2020〕2号),创新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经研究,决定启动实施职业教育海外“班·墨学院”建设计划,有组织地推动我省职业院校“走出去”,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生福祉和海外中资企业需求。现制定本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山东省作为“匠圣”鲁班、“中华科圣”墨子故里的传统文化优势,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教育优势和海陆丝绸之路重要交汇点的区位优势,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享职业教育发展成果,以服务国际产业合作为主要任务,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模式,以“职业技能+中文”为主要内容,整体谋划、积极推进、分步实施,布局建设一批海外工程技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和办学点,培养海外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和国际化人才,提升当地民众就业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塑造接地气、聚人心的职业教育海外“班·墨学院”品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教育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基于优质产业海外布局,规划建设“班·墨学院”,政府统筹、行业牵线、校企“组团出海”,打造国际校企命运共同体。

(二)省域统筹、跨界集聚。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精准对接“走出去”企业人才需求,统筹全省职业院校资源,形成跨校、跨界、跨境的建设机制和办学模式。

(三)技能先行、促进合作。以职业技能培养培训为先导,逐步向“技能+语言、+标准、+规则、+产业、+文化”拓展,进一步助力深化山东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教育、人文和经贸的交流合作。

(四)内外联动、双向互促。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学校对接国际产业前沿,提升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以“走出去”带动“引进来”,与所在国联合举办各类职业教育项目,吸引更多国外优秀青年“留学山东”。

(五)积极稳妥、务求实效。充分考虑环境、需求和条件,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务实功、求实效,积极稳妥推进“班·墨学院”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15所左右“班·墨学院”、50个左右办学点,在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资源建设上取得明显进展,年培养培训规模达到10万人次。

到2035年,“班·墨学院”建设机制健全、保障体系完备、办学规模稳定、培养质量优异,建成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职业学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开发一批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成为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品牌。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办学机构。支持我省职业院校与海外中资企业以及当地政府、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及有关组织合作,“一校一案”建设“班·墨学院”。可以依托企业以项目形式实施职业培训,也可以设立为培训机构,逐步争取所在国支持,按照政策要求设立为独立的学历教育机构或者国外学校的二级机构。

(二)开展本土员工培训。针对生产要求,对接岗位标准,校企联合开发培训项目,面向中资企业海外本土员工、当地居民开展“职业技能+中文”培训,提高中资企业海外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水平,带动当地就业,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三)实施学历教育。对接产业合作领域和当地经济社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开发适用的专业标准、课程和教学资源,编写双语教材,面向当地学生开展学历教育,培养知华友华爱华、掌握国际标准、满足中资企业和国际贸易需求、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加快“职业技能+非通用语”人才培养。

(四)开发教学资源。对接中资企业及当地主要生产技术,校企联合开发多工种、多语言教学资源库、专业语料库。结合中国职业教育专业标准、技术标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形成通识性学习材料,建设特色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企业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产学研实训基地,提升专业建设和校企联合育人水平。

(五)探索“数字大学”出海。适应数字时代发展,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等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管理平台,与“班·墨学院”实体办学相结合,为国外学习者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服务。

(六)推动标准认可。开发一批国外教育主管部门认证、合作院校使用、“走出去”企业认可的合作国职业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嵌入合作国的教育与产业之中,提升中国教育、产业、技术和理论研究体系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推动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互通互认,提升技能证书国际化水平。深度参与制定国际职业教育规则,贡献中国智慧。

(七)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建立密切联系,开展社区活动、志愿服务,为当地居民提供职业培训,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全面融入当地发展,增进当地民生福祉。

(八)促进人文交流。建设中文工坊,深化人文合作,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文学习和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促进民心相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九)组织学生来华留学。积极争取政府奖学金等政策支持,组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优秀学生、企业优秀员工来华开展留学和中长期培训;联合企业建立来华留学生人才库,将来华留学生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职业生涯成长通道,完善“选、用、育、留”人才发展模式。

(十)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依托海外办学实践,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各使领馆、国际组织的合作,联合开展产业、经济、教育等方面研究,合作举办学术论坛,积极发挥在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领域的智库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山东省—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等行业组织—山东省相关职业院校—海外中资企业”政行企校协同的工作机制,组织协调优质职业院校和海外中资企业参与,为校企海外联合办学提供支持。

(二)强化条件保障。我省相关职业院校要落实任务分工,派遣管理团队、专业教师赴合作国开展实施办学管理、企业本土员工培训、留学生选派等任务,加快培养符合境外教学需要的小语种骨干师资,开发适合合作国的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中文”教材及相关培训资源。在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等行业组织的组织协调下,海外中资企业在办理土地审批、基础设施建设、实训设备采购或报关审批、后勤保障、安全管理、本土教师招聘使用、教育领域公共关系等给予支持;积极利用企业自有的土地、设备以及计提的社会公益基金、本土员工培训资金等,为“班·墨学院”建设提供土地、校舍、建设经费、实训设备等,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委托开展员工培训,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就业。

(三)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山东省教育厅等10部门关于支持新时代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鲁教外字〔2020〕2号)要求,对参与齐鲁职业教育“班·墨学院”建设计划的相关职业院校予以支持;对贡献突出、成效明显的,在专项资金分配时给予适当倾斜。


山东省教育厅

中共山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10月10日

附:《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海外“班·墨学院”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国家部委网站
山东省政府网站
山东省部门网站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山东省公安厅 山东省民政厅 山东省司法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山东省水利厅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商务厅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山东省应急管理厅 山东省审计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 山东省体育局 山东省统计局 山东省医疗保障局 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山东省国防动员办公室 山东省大数据局 山东省信访局 山东省能源局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山东省监狱管理局 山东省海洋局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院校与组织网址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 山东省内高校 山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 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山东省电子学会 山东省信息产业协会 山东省职工与职业教育协会 山东省电子商务协会 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协会 山东省就业促进会 山东省校企合作促进会 山东省产教融合综合服务平台 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山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山东省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网站标识码 zl20240011

ICP备案号:鲁ICP备18023128号 鲁公网安备37010502002049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 邮政编码:250000 电话:13969119100

官方微信

首页 > 经信动态
13608723
山东省教育厅 中共山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海外“班·墨学院”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
22748
经信动态
20
运行局
Powered by RRZCMS